IBD初识:
新星医生实用手册(3&4)
四. 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1
体格检查
医⽣⾸先会对病友进⾏包括⾎压、⼼率、体温在内的⽣命体征检查,其次会进⾏专科检查,主要观察病友是否存在贫⾎、脱⽔、营养不良等全⾝表现,是否存在腹部的压痛、反跳痛等征象,是否存在肛周疾病、关节炎等。⻘少年病友则需要依据我国⻘少年⼉童⽣⻓发育曲线评估是否存在⽣⻓发育迟缓。
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C反应蛋⽩或超敏C反应蛋⽩、⾎常规、尿粪常规、粪潜⾎等,其他炎性指标包括粪钙卫蛋⽩或⾎沉也可使⽤,C反应蛋白和血沉可提示炎症是否存在。 同时需要注意其他部位的炎症或近期合并感染也可以导致C反应蛋⽩和血沉增⾼,所以要综合病友的各种情况来判断结果。
粪钙卫蛋⽩与肠道炎症活动度相关,不仅在炎症性肠病炎症活动时会升⾼,在其他情况如感染性肠炎、显微镜下肠炎、肠功能紊乱及多种肠道疾病中也可出现升⾼。虽然粪钙卫蛋⽩⽆法明确诊断炎症性肠病,也⽆法鉴别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但可⽤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监测,以及预测炎症性肠病复发风险的⾼低。
血液⽣化检查(⽐如肝肾功能)对于医⽣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常重要。其中的⽩蛋⽩、前⽩蛋⽩等指标也有助于医⽣了解病友的营养情况。 良好的营养情况是实现疾病缓解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炎症性肠病病友⽣活质量得到保证的具体表现。
除了上述常规检验检查结果外,某些特殊情况下医⽣还需要完善⾎清学巨细胞病毒、EB病毒的 DNA 检验,还有粪便培养、粪便艰难梭菌毒素的测定等,⽤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腹泻,例如炎症性肠病常常合并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艰难梭菌感染等,如病友近期有境外旅游史的情况,还需加做寄⽣虫、原⾍等相关的其他粪便或⾎清学检测。
除了上述常规检验检查结果外,某些特殊情况下医⽣还需要完善⾎清学巨细胞病毒、EB病毒的DNA检验,还有粪便培养、粪便艰难梭菌毒素的测定等,⽤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腹泻,例如炎症性肠病常常合并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艰难梭菌感染等,如病友近期有境外旅游史的情况,还需加做寄⽣⾍、原⾍等相关的其他粪便或⾎清学检测。
3
内镜检查
如病友疑诊为克罗恩病,通过结肠镜在回肠末端以及结肠活检取得病理学证据对诊断是⾮常必要的,是诊断克罗恩病的重要⽅法。⽆论单次内镜检查结果如何,病友往往还需要进⼀步检查以明确克罗恩病的发病部位(⽐如⻝管、胃和⼗⼆指肠、⼩肠等部位是否受累)。胃镜检查可列为克罗恩病的常规检查项⽬,尤其是有上消化道症状的病友、⼉童病友和炎症性肠病类型未定者。⼩肠镜结合影像学检查更有助于⼩肠克罗恩病的诊断。部分病友尤其是活动期病友对内镜检查⼼存顾忌,其实医⽣会在检查前对病友⽬前病情进⾏综合考量,判断其是否存在内镜检查的禁忌症,评估病友发⽣穿孔、病情加重、新发出⾎等并发症的⻛险,从⽽决定是否要进⾏内镜检查。对部分仅需要观察远端结直肠(靠近肛⻔的结直肠段)的病友,也可以不使⽤导泻药物,仅⽤清洁灌肠或开塞露灌肠的⽅式进⾏肠道准备,⽅便医⽣观察远端结直肠的病变情况。
透壁性、节段性分布的溃疡、⾮⼲酪样⾁芽肿性炎等病理表现是诊断克罗恩病的重要依据,为了提供全⾯、有效的病理诊断信息,初诊建议在⼤肠内多个节段(包括直肠到末端回肠)、在⾁眼可⻅炎症的区域以及⾮炎症区域分别取组织活检。在随访期,内镜取检数量可减少,在⼿术后随访中,建议在疾病复发时取活检。⽽在怀疑有早期的癌变时,更应该多处取检。活检之后,医⽣会根据鉴别诊断的需要或明确是否存在继发感染的需要,使⽤其他病理学技术对组织加做免疫组化或原位杂交等检测。
内镜除⽤于诊断和评估外,也可⽤于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球囊扩张或狭窄切开(肠腔狭窄时扩张肠腔)、取出嵌顿的胶囊内镜、内镜治疗⼩肠出⾎等。
4
胶囊内镜检查
⼩肠胶囊内镜可以帮助医⽣直接观察到结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法直视到的⼩肠病灶,⽤于结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未⻅典型表现、怀疑存在⼩肠病灶的病友。在这种情况下,胶囊内镜有助于明确诊断,但它⽆法获得病理活检。 ⽽且特别需注意,当病友存在肠梗阻、肠道狭窄或瘘管时,胶囊内镜检查存在胶囊滞留甚⾄急性梗阻发作的⻛险。如出现胶囊内镜嵌顿,部分病友可以通过⼩肠镜取出嵌顿的胶囊内镜,部分病友需要外科⼿术⽅可取出嵌顿胶囊。如病友有⾦属植⼊物(如放置⼼脏起搏器),则不能做磁控胶囊内镜。
5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磁共振等)对于诊断克罗恩病具有重要价值。随着技术的进步,钡剂灌肠已被结肠镜检查所代替,但对于肠腔狭窄⽆法继续进镜者,仍有⼀定诊断价值。⼩肠钡剂造影敏感性低,已逐渐被肠道CT成像和肠道磁共振成像取代。肠道CT和磁共振成像是⽬前判断肠道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两者均可⽤于判断克罗恩病的病变范围和疾病活动度,评估并发症。两者诊断准确度相似,但肠道CT成像更易进⾏、耗时较少。肠道磁共振成像较费时,设备和技术要求较⾼,但⽆放射线暴露的顾虑,因此肠道磁共振成像可作为⻓期随访监测肠道病变的⼯具。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CT和磁共振成像不同于普通的腹部CT或磁共振检查,两者均需要在检查时进⾏肠道充盈(⼀般是⼝服泻药和注射解痉药物),从⽽更好地扩张肠道,更有利于克罗恩病的诊断。
作为⼀种⽆创、⽆辐射、快速、便捷的检查⽅式,腹部超声可作为内镜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炎症范围、是否存在梗阻和瘘管等,经验丰富的超声医⽣也可以协助医⽣了解狭窄是炎症还是纤维化。然⽽,它⽆法直接评估病友黏膜愈合情况,且敏感性与特异性低于肠道CT或磁共振成像,所以主要⽤于疾病活动度及疗效的监测。
⾄少25%的克罗恩病病友存在肛瘘,是克罗恩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肛瘘的评估影响后续治疗⽅案选择,特别是当决定是否启动药物治疗时,因此需要对所有克罗恩病病友进⾏肛瘘的筛查,包括肛瘘是否存在、肛瘘类型、是否合并脓肿以及肛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前认为肛周磁共振检查是克罗恩病肛瘘诊断的⾸选⽅法,除此之外肛周超声可以作为替代。
总之,克罗恩病表现多样且不具有特异性,克罗恩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法与其他具有相似表现的疾病鉴别,全⾯评估疾病类型、分期及并发症等,为治疗⽅案的制定做好准备。
编辑 | 吴梦奇、费洁
审核 | 韩枝宏
发布于:浙江省辉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